当前位置: 上海财经网首页 >> 商讯
亏损多年的京东为什么没倒闭?现在盈利了,能抄底?
发表时间:2019-09-06 11:03:35  阅读:0   来源:互联网

外界一直有疑问,京东亏了这么多年,或许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还会继续亏损,怎么就一直没有倒闭呢?我们就来讨论讨论这个问题,让你不再因为一些特殊的商业模式而错过优秀的公司。

作为仅次于淘宝的电商巨头,京东从成立之初就开始亏钱,这一亏就是十多年。京东之所以能一直"大而不倒",我们可以将其分三个阶段进行讨论。第一阶段,烧风险投资的钱;第二阶段,上市后烧股市投资者的钱;第三阶段,利用规模效应玩转"现金流"。

亏损多年的京东为什么没倒闭?现在盈利了,能抄底?

从京东非典时期的初创,一直到上市之前,全部靠风险投资支撑,风险投资的主要目的,就是巨额资金换京东的成长速度,对京东的考核就是销售额,当时,是有对赌协议的,如果京东成长不够,京东就会更换主人。因此,京东拼命烧钱,强力做大规模,用价格战把竞争对手逼死,规模越做越大,亏损也就越来越多。

从某种角度而言,京东是幸运的,因为当时市场上的所有电商都是烧钱换规模的模式,但只有京东在"跑销量"上做到了极致,每年数倍的增长,以至于成为仅次于淘宝的国内第二大电商,因此,即便每年巨额亏损,京东还是获得了诸多风险投资的青睐,纷纷帮它"补血续命",终于将其推向上市。

但在2008年那次,京东资金链险些断裂,几近奔溃边缘,好在最后得到高瓴资本的大力投资,从而转危为安,也正是高领的入驻,促使京东开启了它的物流帝国,护城河也是越挖越宽。

上市烧股市投资者的钱

到了2014年,京东终于熬到上市,这之后,京东开始烧美国股民的钱了。国内电商仍在快速发展,人口红利仍在,于是,京东继续烧钱换市场,虽然已经没有100%以上的翻倍增长,但京东的销售增长率依然在业内无人能及,美国投资人源源不断输血京东,也放任其持续、大额的账面亏损。

但到了2015年,状况有所转变,一方面,京东的对标,10多年不盈利的美国亚马逊开始走向盈利,另一方面,国内电商的人口红利开始消退,京东的增长率难以保持过去的神话,在华尔街敲骨吸髓的投资人面前,京东必须要有新的股市支撑,于是,京东转而从销售规模的增长,转向缩小亏损规模,寻求净利润上的增长。

此时,京东交易规模已经达到数千亿元,足够大,也有足够的资本开始玩转"现金流"的生意。

背靠腾讯,玩转现金流

众所周知,腾讯是京东的第一大股东,面对这个电商"长子",腾讯自然是尽最大所能来帮助京东,坐拥7亿用户的QQ以及11亿用户的微信,成了京东最大的外部流量支撑。而近期京东也表示将提高其在微信的入口等级,以获得更大的流量。这也是这些年京东一直亏损,但却敢与阿里直接叫板的底气所在。不过,让京东底气最大的还是它的现金流管理。

亏损多年的京东为什么没倒闭?现在盈利了,能抄底?

近年来,京东集团长期保持着远高于行业平均增速的高增长态势,营业收入从2011年的211亿元猛增至2018年的4620亿元人民币。收入端的快速增长和高效的运营为京东带来了充沛的经营性现金流及充足的现金储备。2019年半年报,京东的经营性现金流达到235亿元人民币,现金储备更是达到了573亿元。

京东能够实现健康的现金流及充沛的现金储备,一方面得益于其持续快速增长的营业收入,另一方面也体现了京东商城良好的运营管理能力。而京东2019年的存货周转天数仅为37天,远超同行。这意味着京东在保证顾客订单需求的前提下,存货周转顺畅,极大的降低了平台对自身资金的占用。

值得强调的是,京东现金流的充裕主要来自提高自身运营效率,而非简单粗暴的拉长账期去占用供应商资金。根据公开财报数据,京东商城2018财年的应付账款周转天数(账期)仅为45天,行业内一般大于两个月。这意味着京东较少占用了供应商的资金,使供应商伙伴可以更迅速地回笼资金。

2015年初,京东家电还宣布了"战略合作品牌三年不涨合同点位"的供应商战略,与供货商建立了良性的合作关系。刘强东曾说:"从商业来讲,我永远不希望把京东做成一个王国或者帝国,所以我们永远不会搞王者联盟,不管我们多大了,依然跟合作伙伴是平等的"。

布局新产业合理管理现金流

近年来,京东逐步从一家大型综合型电商平台向全产业链延伸,在金融、O2O、物流等领域持续发力。快速布局新产业的背后,精细化现金流管理起到了保驾护航的作用。

以京东金融为例,2013年10月,京东金融开始独立运营,大力发展供应链金融服务和消费金融服务。众所周知,金融业务(例如:赊销给用户和贷款给供货商)的激增对京东的现金流带来了不小的考验,贷款的增加将会减少当期现金的流入。而目前,京东金融已实现自筹自支,并且在2016年初,完成A轮融资66.5亿人民币,交易后估值为466.5亿人民币。在京东金融实现自筹自支后,京东未来的现金流表现会更加理想。京东集团正在用高效精细的现金流管理能力平稳地渡过战略布局阶段,未来前景值得期待。

亏损多年的京东为什么没倒闭?现在盈利了,能抄底?

值得一提的是,近日,京东发布了其2019年第二季度财报,数据显示,京东集团2019年第二季度收入达到1503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2.9%;净利润36亿元,同比增长644%,创下历史新高。叠加一季度数据,京东前二季度实现营收2713.62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2%;净利润为79.38亿元,同比大幅扭亏。这也算是京东成立十几年来,首次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扭亏为盈,这会是京东爆发的开始吗?

物流成本、市场下沉是公司盈利的关键

2018年是京东风雨飘渺的一年,创始人兼CEO刘强东卷入"桃色事件",受此影响,京东的股价一夜之间蒸发近千亿,股价受挫,业务发展遭遇瓶颈。之后,刘强东开始了自上而下的改革,重新调整管理层结构,引入新鲜血液。物流业务方面大刀阔斧的改革,取消底薪,以降低员工公积金增加业务分成的方式来促进业务增长。正是这个做法,使得连续亏损12年的京东物流终于实现了盈亏平衡。

京东财报显示,京东物流和其他的服务收入同比增长98%,履约费用占净收入比例为6.1%,较上一季度有所下降。京东物流的效率明显提升,第三方的物流服务已经可以给京东的整体发展带来正面影响,京东物流CEO王振辉表示,在下半年将继续推动京东物流的效率和体验的提升,持续深入低线城市市场。

京东财报中还有一个重要的亮点,随着拼多多等新兴电商平台的迅速崛起,京东的获客成本大幅增加,新用户的增长陷入瓶颈。于是京东推出了拼购业务,逐渐下沉市场,开拓四五线城市的用户,这一战略也取得了不菲的成绩,在京东618全球购物节期间,低线级市场的下单金额同比增幅超过200%。据京东CMO徐蕾透露,今年新增用户中,有近7成用户来自低线城市,而从京东的整体用户来看,有超过一半的来自低线城市,低线城市俨然成了拉动消费增长的主力军。

京东物流一直以来都是以快捷的速度,以及良好的服务态度闻名,这也成了京东的最大护城河。而形成这一效果的代价就是不断的烧钱,速度方面是通过大量建设仓库来实现的,服务方面则是通过对普通快递员的优越待遇(五险一金+底薪)来实现的。

我们都知道,京东只有自营产品才能从自家仓库中提货,这才保证了速度。但京东物流开放了第三方服务,这使得其与普通的快递企业并没有什么特别之处,反而没有顺丰的竞争优势大。再加上员工待遇的变化,或许会影响京东物流在服务上的体验。

随着互联网用户量的见顶,客户端的争夺也变得异常激烈。京东在这方面并没有太大的优势,至少在最敏感的价格上没有。因此,京东通过减少对物流的投入来增厚利润,短期是利好,但长期来看还是存在较大不确定性。

也就是说,未来京东要想继续保持现在的优势地位,有可能会继续陷入到亏损的局面。因此,投资者短期可以参与,但长期还有待观察。

总结

实际上,京东的战略"一直是互联网企业发展的常见现象。企业如果能对未来一定时期的发展目标清楚,现金流足够支持,通过"烧钱"争夺市场的时间,不仅没错,而且是必须的。不然,发展就可能被对手们抢先,甚至错过时间的窗口。

从市场格局来说,互联网跟传统生意不同,一个饭馆基本上是完全竞争的市场,只要有特色、位置好、有价格优势,什么时候开饭馆都不会晚;但互联网的某一市场,因为网络效应和锁定效应,一旦相对成熟,往往会形成自然垄断或寡头垄断市场,领先者的优势巨大,该花钱的时候舍不得花钱或是没钱花,错过时机,再进入的代价可能会难以想象。所以京东的模式目前来看算是较为领先,但还远没有到成功的地步。


推荐阅读:旗龙网

图片推荐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老版地图 | 网站地图 | 版权声明

Copyright 2019 上海财经网 版权所有 本网拒绝一切非法行为 欢迎监督举报 如有错误信息 欢迎纠正